2025年最流行的三款国产AI应用:DeepSeek引领潮流
如果说在2024年,仍有争议关于“AI时代”的线年,这一问题的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人工智能正逐渐融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课堂。澎湃新闻·对齐Lab在这一背景下,再次发起了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调查,通过收回的1821份有效样本,意在追踪大众对于AI的使用和看法。本次调研的数据覆盖了中国31个省市、共287个地区,尤其是00后受访者占比超过三成,而1970年之前出生的人群约占11.7%。这样的样本覆盖,无疑为我们了解群众对AI的真实态度提供了重要数据。
2025年1月,中国的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的发布在全球市场瞬间引发热潮。伟大的科技公司CEO冯骥在体验DeepSeek后的15天内,发表了长篇微博,认为此款AI大模型无疑是一项国运级别的科技成就。它的强大、便宜、开源、免费、联网以及本土化的特性,使其在海外科技巨头们心中成为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曾直言,他对DeepSeek的崛起感到巨大的压力,负责竞争对手的角色,各大企业都不得不重视这一新的市场格局。
DeepSeek的发布,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ChatGPT时刻”,因为它让中国的老百姓首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到人工智能。
在这次调查中,近一半的受访者(47.5%)认为“DeepSeek-R1的发布”是他们心中的“AI时刻”。与去年的调研结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卫生防疫体系,去年提到AI名场面时,大家更多的提到如ChatGPT、AlphaGo等美国公司的产品,而今年,AI的高光时刻竟然出现了更多的中国身影,比如“百度无人驾驶品牌萝卜快跑在武汉规模化运营”的事件。
受访者的使用行为也随之变化明显。过去一年中,体验和使用AI的比例激增,普通民众的使用频次主要集中在文本写作与搜索查询。从各项功能使用情况来看,生成代码的热情高涨,相关的使用比例较去年增长了369.7%,而查资料的比例也上升了125%。这些变化,同样映射到AI产品的发展,例如DeepSeek已被广泛接入至国有企业、多地政务系统及微信等主流平台,打破了传统范围的限制。此外,新兴的AI编程工具Cursor和Trae的面世,使编写代码变得更加顺手。
然而,AI产业的火热并未让各家厂商一帆风顺。图像和视频生成AI的使用比例却意外滑落,很多企业选择将这些生成能力整合到如豆包这样的通用聊天机器人中,这一改变使得很多用户的使用习惯产生了变化。同时,随着产品功能的愈加完善,创业者们在图像生成领域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最近由ChatGPT推出的新功能——生图,却让不少图像生成公司的从业者心中生出不安。
随着对AI的认知加深,人们的情感也愈加复杂。曾几何时,AI只是一种技术趋势,如今却似乎和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调查显示,只有4.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对AI了解不深,而对AI有深刻理解的人数与去年相比呈倍增趋势。在各个年龄段中,70、60后以及00后的受访者,对DeepSeek的认知水平几乎一致,说明这一国产AI产品已实现了老幼皆知的高知晓度。
在农村地区,互联网企业也在积极进行AI的推广,腾讯元宝的宣传方式尤为直接,成为网络热潮,乡村围墙被刷上了与AI相关的标语,展现了技术对农业社会的渗透。
尽管大多数人对AI充满期待,但同时,也有不少焦虑情绪在发酵。贾某在调研时坦约自己对AI的期待值正在下降,对其不满和厌倦的情绪与日俱增。“有时候感觉AI就像个做牛做马的工具,在我面前兢兢业业,但对我的工作形式却是无形的威胁。”这样的想法在受访者中并不鲜见,甚至还有人用“蛮荒时代”“滥用”等词汇来形容当前他们与AI之间的变化关系。
国际间的调研显示,各国的职工对于AI的情感经历了复杂的变化,对AI的热情已显减退,展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既想借助AI提高效率,又害怕被取代的焦虑蒙上生活色彩。比如在工作的场景中,当AI能超预期地完成任务时,用户会感到惊喜,但在意外的麻烦中,相对的厌恶感接踵而至。
不可否认的是,过去一年的时间中,AI的能力飞速提升,尤其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AI产品,近年来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双手去接触和感受AI的魅力。与此同时,OpenAI宣布获得400亿美元的历史性融资,凸显出全球AI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
综上所述,中国的AI应用已深入人心,人们对AI的态度犹如潮起潮落,既期待其带来的便捷,又忧虑于未来的潜在风险。对很多普通人来说,AI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它更是一个时代的映射,是每一个人生活的改变者。想要深入了解此趋势的变化,不妨下载完整的《2025中国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追踪调查报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