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时代:这些国产应用引领潮流普通人生活新风向
随着2025年悄然来临,在人工智能(AI)领域,人们似乎已经不再纠结于“AI时代”是否真正到来这一话题。最新的澎湃新闻·对齐Lab调查结果表明,AI不仅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的认知和使用习惯。
在今年的调查中,参与者范围覆盖全国31个省市287个地区,共收集到1821份有效样本。其中,00后受访者占比超过30%,而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群约占11.7%。这一调查不仅揭示了普通人对AI的使用现状,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人们对新技术的看法及情感。
2025年1月,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的推出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不仅在国内引发轰动,甚至迅速走向国际舞台,受到外媒关注。游戏科学CEO冯骥评价DeepSeek为“国运级别的科技成果”,称其具有强大的功能、便宜的成本及开源免费等显著优势。在此背景下,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坦言,DeepSeek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表明中国AI技术已具备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实力。
在调查中,近一半的受访者(47.5%)认为“DeepSeek-R1的发布”是过去一年中自己心目中的“AI时刻”,而诸如“百度无人驾驶品牌萝卜快跑在武汉市的大规模运营”则令人印象深刻。这一现象标志着,随着国产AI的普及,普通人对AI的高光时刻不再只是来自于国外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调查显示,普通人使用AI的频率大幅提升。相比于2024年调研时,亲自使用AI的受访者激增,将近九成受访者表示自己常用的AI工具中,国产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尤其是豆包、DeepSeek和文心一言这三款基于通用大模型的聊天机器人,成为受访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此外,在AI图像视频生成领域,国产产品即梦AI和可灵的使用比例均超过了此前备受欢迎的Midjourney。在文本写作和搜索查询的场景下,AI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DeepSeek接入的搜索功能已在多家央企和地方政务系统以及微信等国民级应用中实现。这些都表明,AI技术已切实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改变了传统信息获取的方式。
随着AI的深入人心,人们对其感受也变得愈加复杂。大多数受访者对AI的态度中既有期待,同时也闪现出一些焦虑。有受访者将AI称为“蛮荒时代”或“滥用”,表达了对新技术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担忧。更有意思的是,有人对超级AI的期望和宠辱不惊的态度,正体现出当下社会对技术发展的矛盾心理。
用户体验的变化深刻反映了AI的能力提升。调查中显示,使用AI写代码和查找资料的比例较去年分别激增369.7%和125%。而在AI生成图像和视频方面,用户使用率略显下降,表明用户更倾向于将图像生成能力融入到聊天机器人这种通用工具中。随着DeepSeek等产品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无法独立生存的垂直模型正面临被市场挤压的危机。
从本次调查的地域分布来看,AI的认知度已经扩展到三四五线城市及农村地区。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对AI的认知也在逐渐提升,尤其是在70、60年代出生的老年人,与00后的年轻人都能够对国产AI进行基本的认知。这体现出DeepSeek等国产AI产品不仅深入城市生活,更在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较高的知晓度。
科技巨头腾讯最近开展的“元宝下乡”项目,通过为农村大众提供AI支持与专业知识的普及,展现了AI平权的努力。参与者的使用体验、AI与社会的连接,或许是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命题。调查中人们也开始更加关注AI如何影响他们的工作及生活,尤其是当AI的能力超出预期时,他们会感到惊喜,反之则可能面临失望。
不可否认,AI正在用它的力量改变我们的远景,而这种变化只是刚刚开始。在这一波国产AI浪潮中,DeepSeek等技术的引领不仅为普通人开辟了新天地,也意味着中国科技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未来如何,值得我们共同期待。对于想要了解更多详细信息的读者,可以点击《2025中国人工智能公众态度追踪调查报告》进行深入阅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